中國上古神話中的「父 - 母 - 子」(下) - -- --- --- --- -- --- -- -- -- -- ---釆菊


在天界中,除「父神」、「母神」外,最重要的當然是「子神」。本文開首時說過,在一些伏羲女媧像中,中間還有一個小孩子。這個小孩子是誰,於史無徵,故很難從文字上作考證。因此,我們試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,尋找一些線索。在印度神話中,三圈半螺旋紋的母性力量是無形相的方面,她有形相的方面表現為母神力量的降世。由於母神力量曾多次降世,故亦有不同的女神名號和形相。而其中「父─母─子」三者在一起的便是濕婆神(Shiva)和他的配偶神帕娃蒂(Pravati),還有他們的兒子象頭神格涅沙(Ganesha)。

據印度創世神話的說法,在每一個宇宙期開始時,只有一個渾沌未分的力量,稱為大梵(Parabrahman),它是無限的,沒有任何形相,沒有任何表現。創造開始時這個力量一分為二,成為太初之父(The Primordial Father,即濕婆大神),與太初之母(The Primordial Mother,即太初的母性力量)。父神是永恆的靜觀者,而母神是他的力量,造就萬事萬物。在太初之父與太初之母遇合的時候,發出了宇宙的第一個聲音「唵」(AUM),同時產生了第三個力量,這第三個力量是形如一隻蛋的能量,後來分開為兩半,能量的下半,亦即是子神格涅沙。

格涅沙是個永恆的小童,他有一個象頭,身體赤色,有四條手臂。他的象徵符號是(Swastika, 卍字符),代表他的四條手臂,同時在印度的瑜伽系統中,格涅沙是掌管第一個輪穴,即根輪的神祇,第一輪穴在骨盤神經叢處,有四個副神經叢,古人以四塊花瓣來表示,因此( 卍 )亦有代表四塊花瓣的意思。

奇怪的是,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器物的裝飾圖案中,亦看見這個符號或類似的符號。考古學家將它們統稱為十字紋。這種十字紋亦稱太陽紋,一般認為與太陽有關。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個事實,看見字,便直覺地認為與佛教有關。佛教經典中的「」字,據稱是佛祖釋迦牟尼胸間隆起的吉祥標誌,是佛陀的「三十二相」之一,稱為「吉祥海雲」相。此外,佛教建築與法器等物件常用此字作為裝飾圖案,因此,在一般人的心目中, (卍)字是佛教的一種象徵性表記。此字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後,由於譯者的師承與翻譯方法的不同,譯音也有分岐,有按原來的讀音直譯為「室利蹉洛剎曩」的,也有採用意譯的。北魏的普提流支在翻譯《十地經論》時就意譯為「萬」。而鳩摩羅什和玄奘在翻譯《華嚴經》和《無量義經》時都譯為「德」字。

可是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器物的圖案中,常可看到這個符號。例如在一九八零年,在青海省民和縣出土了一批古文物,其中有一件彩陶長頸壺,壺的周圍有四個分佈均勻的卍字圖案。此外,在甘肅、青海、廣東、內蒙等省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出土文物中,都曾先後出現卍字形的圖案。這個符號相信與中國文化有一種微妙的關係。

另一個和子神有關的是盤古傳說。現在許多通俗的神話讀本將盤古視為創始神,置於伏羲與女媧之前,其實是沒有文獻根據的。從文獻上看,應該是先女媧而後盤古。因為在上古以來的中國神話中,根本沒有盤古這個人物和名號。女媧之名見於《楚辭•天問》,而盤古則是三國時吳人徐整著《三五歷紀》才出現的。其次是在南北朝時梁任昉所著的《述異記》中。

有關盤古的記載有許多與格涅沙相近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二引《三五歷記》:「天地渾沌如雞子,盤古生其中。萬八千歲,天地開辟,陽清為天,陰濁為地,盤古在其中,一日九變。神於天,聖於地。天日高一丈,地日厚一丈,盤古日長一丈。如此八千歲,天數極高,地數極深,盤古極長。故天去地九萬里。」《繹史》卷一引《五運歷年記》:「首生盤古,垂死化身:氣成風雲,聲為雷霆,左眼為日,右眼為月,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,血液為江河,筋脈為地里,肌肉為田土,髮髭為星辰,皮化為草木,齒骨為金石,精髓為珠玉,汗流為雨澤。」

何新認為盤古的概念來自印度。糜文開編選的《印度三大聖典》中有金卵歌,與子神和盤古的描述極為相似,全文如下:

一. 金卵 (Hiranyagarbha 金色的胚胎) 出現於太古之初,生來是一切創造的生物之唯一之主。他安置和支持這地和天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二. 生命的呼吸和精力的給予者,他的命令為諸神全體所遵奉:是死之主,但他的陰影是不死的生命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三. 憑他的威力成為這全部動物的世界的唯一之王,統治那些呼吸的和睡眠的:他是人的主,他是獸的主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四. 憑他的威力,出現那些雪山,人們喚做海和天河都是他所有:他的手臂是那些天極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五. 由他而天固地穩,由他而光界和穹窿得支持:由他而空界的大氣得測量出來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六. 由他的恩惠所支持的兩軍對峙著,中心戰慄地仰望著他。那時上昇的太陽在他們上面照耀著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七. 何時來了大水,含蘊這宇宙之卵,產生火光,於是躍出諸神的一個精魄出現了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八. 他用他的威力俯視大水含蘊生產力(指金卵),而產生祭祀(指火光)。他是諸神之神,無與倫比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九. 願他永不損害我們,那地的孕育者;他的規律是可信賴的,那天的創造者。他出產那洪大而明亮的水。甚麼神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啊?
十. 生主(Prajapati)啊!唯獨你包容一切這些創造之物,無與倫比。允諾我們心中的願望,我們向你祈禱:願我們成為財富之主!

(註: 據糜文開的註釋,此篇生主之讚歌第十頌,是後來祭司所增,與前九頌非同一之作。)


渾沌

盤古的神話雖晚出,但我們認為其意念可能出於山海經的渾沌。今人仍保留以「渾沌初開」比喻創世的說法。《山海經•西山經》對渾沌有如下記載:「又西之百五十里,曰天山。......有神焉,其狀如黃囊,赤如丹火,六足四翼。渾沌無面目,是識歌舞,實為帝江也。」

帝江,清人畢沅說,即帝鴻。因江古音與鴻通。《左傳》說:「帝鴻氏有不才子,天下謂之渾沌。」杜預注說:「帝鴻,黃帝。」這裡有兩種說法,一說渾沌就是黃帝,一說渾沌是黃帝之子,按文化人類學的觀點,我們寧可採用後者的看法。

《莊子•應帝王》亦有渾沌的記載:「南海之帝為鯈,北海之帝曰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鯈與忽相遇於渾沌之地。渾沌待之甚厚。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:人皆有七竅以視以食息,此獨無有。嘗試鑿之,日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」

還有一點可述的是關於盤古的崇拜。目前中國還保留有許多盤古的崇拜,特別是在少數民族中,如拉祜族、瑤族、怒族仍然許有關於盤古的神話習俗。他們又以葫蘆為盤古的象徵,是以許多器物上都有這個標誌。葫蘆這個意像亦普遍存在於少數民族的神話中,值得進一步的研究。

由以上分析,中國上古神話中,亦非一定沒有「子神」的概念與記載。但要確實地證明,則還有待日後的考證。

回到主頁